妊娠第一期(17 週前)
從得知懷孕、領到媽媽手冊的欣喜開始,準媽咪你的心中是否充滿了疑問?這時候,你應該詢問醫師以下6 個問題:
Q1 產檢流程與意義為何?
每一次的產檢項目在媽媽手冊當中都會清楚的列出來,但仍有許多準媽咪不清楚產檢的目的以及重要性,建議可以詢問醫師各項檢查的意義,以及自己的狀況是否符合標準值,將更能掌握孕期身體的變化。
Q2 是否應該調整飲食習慣?
剛知道自己懷孕的準媽媽們,在確定懷孕前,可能都還是循著自己習慣的方式生活,但在得知懷孕之後就應該主動詢問醫師是否有調整的必要。尤其是飲食,媽媽吃到體內的物質多少都會對胎兒有所影響,有些食物準媽咪孕期最好不要吃,以減輕可能對胎兒的不良影響。
Q3 目前使用的藥物(包含口服及外用)是否會影響胎兒?
如果平時有服用藥物的準媽咪,不論藥物的用途是什麼,都應該要詢問你的婦產科醫師是否會對胎兒造成影響,並提供處方箋或藥物的包裝將使醫師更容易做判別,婦產科醫師確定沒問題再吃比較保險。
Q4 可否隨時做超音波檢查?
現代女性因壓力大,月經多不規則,因此在懷孕初期做超音波檢查有利於確認懷孕週數,並可檢查胚胎位置是否正常,如有子宮外孕等情況也較有時間做應對的處理。此外,若是屬於時常擔心腹中胎兒情況的準媽媽,可選擇隨時可做超音波檢查,且超音波是由產檢醫師親自執行的醫療院所,會比分工較細的大醫院適合喔。
Q5 可否繼續使用平日常用的交通工具?
一旦確定懷孕,在初期胎盤著床尚未穩固時,建議孕媽咪不要使用太過顛簸的交通工具,如:摩托車、腳踏車等。
Q6 流產的跡象有哪些?
在妊娠第一期中最需要小心的就是預防流產,如果出現一陣陣的腰酸感、分泌物變多且夾雜血跡等疑似流產跡象,就應該立即就醫檢查。
妊娠第二期(17 週∼ 30 週)
在妊娠第二階段主要是熟悉身體的變化並掌握孕期生活的轉變,這時候你應該詢問醫師以下6 個問題:
Q1 身體外部會有哪些變化與不適?
胎兒的狀況在這個階段已較為穩定,但隨著寶寶快速的成長,母體的負荷越來越沉重,許多不適的狀況也就紛紛出籠。準媽咪們平時應多注意自己的身體變化,有任何狀況都可以詢問婦產科醫師,不要忽略任何不舒服的感覺或隨便服用成藥。
Q2 胎兒的生長狀況如何?
胎兒的生長狀況是準媽咪們最關心的問題了,如果感覺到腹中的胎兒很久沒有胎動,或是無法監測到胎心音,一定要儘速做詳細的檢查以確定胎兒的發育狀況。
Q3 何時能判斷出胎兒的性別?
大約懷孕14 ∼ 18 週即可確定胎兒的性別,準媽媽可以透過羊膜穿刺或超音波檢查得知;不過超音波檢測胎兒性別也可能有誤,因為與胎兒的姿勢有關。
Q4 懷孕可以出去旅行嗎?
通常不建議孕婦出遠門,也不希望孕婦太過勞累,如果非得出遠門不可,也要採取比較平穩的交通工具,以免對胎兒產生影響;原則上懷孕的前3 個月需要特別注意旅遊的安全,航空公司也規定不准懷孕35 ∼ 36 週的孕婦上機,除非有事先繳驗醫生所開的證明,因為高空中的飛機機艙環境可能刺激早產。
Q5 我可以照X 光嗎?
一般而言,懷孕若超過一個月後,因醫療需要,少量的照射X 光(照射量不超過5rad)是不會對胎兒有不良影響,準媽咪不用太過擔心。
Q6 孕期可以施打疫苗嗎?
有些媽咪會害怕自己一旦生病感冒需要吃藥,或有其他併發症,可能對胎兒造成負面影響,所以想施打流感疫苗或其他疫苗接種,在2014 年時,衛福部已經將孕婦納入公費施打流感疫苗的範圍,但對於施打疫苗的風險仍有些爭議,建議想要施打的孕媽咪,請先諮詢自己的產檢醫生,並了解相關風險。
資料來源:《輕鬆好孕史上最強懶人包》
出版社:大邑文化
尚無留言